公车改革18年,超标配车已泛滥
创建日期: 访问量:24702
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,提出今年要细化“三公”经费的解释说明,中央部门要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。
从1994年中办、国办联合颁发《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》至今,公车改革探索已走过18个年头,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上涨势头却难以遏止。因此,进一步深化公车改革,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只要是“领导”,就有配车
2009年,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组织了专题课题组,赴江苏、安徽、内蒙古等地和部分国家机关,就公务用车的使用状况进行调研。调查显示,一辆公车每年运行成本(含司机工资、福利)至少在5万元以上,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。
“随着油价的上调,人工成本的提高,现在一辆公车的运行成本可能更高,至少在6万元以上。”课题组组长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估算说。
与此同时,公车私用、超编配备公车等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很好解决。
“在许多国家,一般只有内阁部长才配备专车;而在我国,只要是一方‘领导’,就会占一部车且绝大部分是专用,各地超编和超标配车已呈泛滥趋势。”全国政协委员庄威说。
庄威从2008年起就提出有关公车改革的提案。他认为,公车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干部头脑中的特权思想。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超编车、超标车消耗的不仅仅是能源,也消耗着群众对政府的信任。”庄威说。
三种改革模式都有缺陷
2009年5月,浙江省杭州市出台车改方案,其核心内容是:市局(副厅)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,实行货币补贴,大部分公车向社会公开拍卖。经过几年实践,杭州的公车改革获得较好的社会评价。
然而,各地的情况不同,杭州的改革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地区。
这些年,各地进行的公车改革试点方式不一,效果也不一。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的公车货币化改革就带来了不少争议。在该区2008年的车改补贴方案中,区委、区政府正职每年补贴8万元,区人大、政协正职每年补贴6.5万元。不少人认为,所谓的车改成了官员的“变相加薪”。2009年7月,实行一年多的弓长岭区车改被叫停。
各地公车改革试点,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模式:一是货币化改革,发放车贴补助;二是集中化改革,即把各单位分散管理的车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;三是规范化改革,即通过单车核算、节假日封存、安装GPS等方式加强监控与管理。
“应该说,这三种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,但都不是十全十美。”沈荣华说,货币化改革的关键是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车贴标准;集中化改革的局限在于它更适合中小型城市;规范化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治标不治本。
公车改革方案正在征求意见
沈荣华透露,按照中央部署,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全国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意见,目前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。在此基础上,待时机成熟时,将出台具体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方案。
改革根本:大规模压缩公车总量
沈荣华认为,公车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,具体来说就是大规模压缩公务用车的总量,除了核准的领导专车、必要的工作用车、机要通信用车之外,取消一般公务用车,必要的公务用车可通过公交、出租车、公车服务中心租车、私车公用等社会化途径解决。
改革方向:坚持改革和管理“透明化”
在此基础上,公车改革和管理还应坚持“透明化”方向。“包括有多少辆领导专车、工作用车、机要用车,每年公务用车的花费是多少,要细化、说清楚,接受监督。”沈荣华说。
改革成败:强化日常管理至关重要
同时,强化日常管理至关重要。“应采用GPS等先进技术全程跟踪公车使用情况,严禁公车私用,一经发现,就要严肃处理;同时,应欢迎社会和媒体在一定范围内监督公车的使用。”庄威说。
展望公车改革的前景,庄威坦言难度依然不小。“推进公车改革,既要有妥善的政策方案,更重要的是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。”他说。
标题查询
板块说明
仅提供近半年内的新成立上海公司的基本信息查询,请务必输入完整的企业名称!